編輯組
研究顯示,高劑量尼古丁疫苗能製造抗體對抗尼古丁,幫助戒菸。 2007年美國心臟協會研討會上,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的Stephen Rennard博士表示,高劑量的尼古丁疫苗比起安慰劑更能提升戒菸率(16% 對 6%)。倘若,尼古丁疫苗與bupropion能輔以varenicline,則戒菸率更可提升3倍。 301位平均每日抽24根菸的參與者,隨機接受尼古丁疫苗或安慰劑。疫苗的劑量分為200ug與400ug兩種,施打劑數也分為4劑或5劑兩種,實驗進行都超過26週。結果發現,接受5劑的人效果最好,在8週後有較高的戒菸率(25% 對13%)。一年後,2組的戒菸率為16%對6%,這證明了高劑量、多劑數的人,抗體多,直接與戒菸率呈現相關性。 未來,此藥若要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核准,則需要更龐大的群體實驗,以確保藥效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名詞中英對照 尼古丁疫苗 nicotine vaccine 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百憂解 placebo 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參考資料 Rennard S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conjugate nicotine vaccine (NicVAX) in smokers who want to quit: 12-month results.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7 Scientific Sessions; November 4-7, 2007; Orlando, FL. Abstract 3712(Report by Sue Hughes). 編輯組
美國內科醫學期刊10月8日報導,針對骨折患者的Framingham研究顯示,髖骨再度骨折所造成的一年內死亡率比首次來的高(24.1% 對 15.9%)。波士頓老年研究所的Sarah D. Berry博士表示,患有髖骨骨折的年長者仍有很高的再度骨折風險。 這次研究從1952年4月進行到2003年12月31日,對象包含了481位患有初次髖骨骨折的患者,其中95位是男性,386位是女性。作為再次骨折的潛在預測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跌倒、中風、癡呆症、居家照護狀況、體重指數的改變與肢體功能狀況。平均持續觀察是4.2年。 在首次骨折中存活下來的人,再度骨折的次數仍是相當可觀。71人發生再度骨折,復發率為14.8%。其中,1年內再度骨折的有2.5%,5年內復發的有8.2%(婦女占9.7%)。再度骨折的人在5年內死亡率是66.5%。年齡與肢體功能狀況是二次骨折的重要預測因子。在兩次骨折之間似乎有充裕的時間來運用一些方法來降低復發率。此外,經過第1次的骨折後,男性的死亡率也比女性來的高(24.4%對13.8%),這有可能是因為男性在骨折後1年內的感染風險較高。 研究人員最後總結,給予那些患有骨折,尤其是年長的人一些維他命D,可以改善其骨質密度,以減少跌倒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運動維持肢體功能可降低再度髖骨骨折的復發率。醫生應該特別注意那些首次骨折患者的年齡和肢體功能狀況,以作為降低再度骨折時治療的依據。 名詞中英對照 內科醫學期刊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癡呆症 dementia 參考資料 SD Berry et al. One-year mortality higher after second vs first hip fracture. Arch Intern Med. 2007;167:1971-1976(Report by L Barclay, D Lie and SD Berry). 編輯組
密西根大學Mark Orringer博士表示,過去20年食道癌因菸酒而導致的大部份是鱗狀上皮食道癌,食道腺癌只占一小部份。近幾年食道腺癌的比例卻大幅地上升達85%,這可能與胃液逆流與肥胖者有關。肥胖的人比起正常人多出6倍罹癌的機率,且肥胖也會增加男性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與身體肥瘦指數呈現正向的關係。 肥胖也會增加胃液逆流的風險,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後會逐漸磨蝕食道壁上的細胞,最終形成會增加癌症風險的伯瑞特黏膜。 藉由367名食道癌與426名食道與胃交接的癌症病人,與1600名控制組的人員比較。發現身材肥胖的人比身材標準的人更容易得到食道癌。當肥瘦指數值為40kg/m2時,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是肥瘦指數介於18.5-25 kg/m2的6倍;有逆流症狀的人也有較高的風險罹患食道癌;而男性與低於50歲的人也屬於高危險族群。 這次實驗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參與率偏低,食道癌病患的參與率是65%,而控制組人員的參與率約50%。此外,指數值完全來自於參與者的口述,而非實際測量的結果,這可能會造成指數偏低的誤差。 名詞中英對照 身體肥瘦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胃液逆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伯瑞特黏膜 Barrett’s mucosa 參考資料 Whiteman D, Orringer M. Obes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esophageal cancer risk. Gut.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1, 2007(Report by Gandey A & Lie D). 編輯組
美國胸腔醫師學會在《胸腔雜誌》9月號的補刊中,發表第二版肺癌診斷與治療準則。 該學會主席W. Michael Alberts表示,除了皮膚癌之外,肺癌是目前最常見的癌症。這次新的治療準則,為的是更新2003年1月的舊版本,大幅度地修正,以反映近年來的進展,特別是肺癌的篩檢、肺結節的處理、保守治療的照護諮詢、以及肺癌末期病患的安寧照護。 肺癌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新準則的重點建議:肺癌的篩檢,將不用低劑量氦元素電腦斷層攝影、系列的胸部X光照相、單一或系列的痰細胞檢查、以及肺結節的處理。肺結節大於8-10毫米,必須藉由影像學、組織病理,以至於核子醫學診斷等的協助,進一步檢查處理。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胸腔醫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 胸腔雜誌 chest 低劑量氦元素電腦斷層攝影 low-dose helical CT 系列的胸部X光照相 serial chest radiographs 單一或系列的痰細胞檢查 single or serial sputum cytology 參考資料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W.M. Alberts) et al. New Guidelines Issued o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hest. 2007; 132: 1S-19S (Report by Barclay L & Nghiem HT ). 按此處以編輯.李新揚 博士
台北榮總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生 生育醫學會秘書長 近年來卵子冷凍技術有很大的進步,生育年齡婦女因為淋巴癌與乳癌等,可以在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前取出卵子,冷凍保存。待癌症治癒後再將卵子解凍,接受「胞體漿內精蟲注射法」,受精並發育成胚胎後,再植入子宮,來孕育下一代。卵子冷凍有兩種方式,即慢速冷凍及玻璃化冷凍。研究顯示玻璃化冷凍的成功率較高,西班牙Ana Cobo及日本的Masashigue Kuwayama發現以玻璃化方式冷凍卵子,在解凍後其卵子的存活率高達96.7%,這些卵子和新鮮卵子的結果差不多,在體外的受精率及胚胎發育品質甚佳,其著床率及懷孕率分別高達40.8%及47.8%。 玻璃化冷凍法又稱為快速冷凍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濃度的冷凍保護劑與卵子細胞內的水分形成氫鍵,以避免在冷凍過程中水分子凝結成冰晶,因為冰晶會對細胞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新的方法是將卵子放入卵子的容器,一支塑膠麥管,卵子吸入此麥管後,可用加熱機器將麥管兩端密封,再放入液態氮筒中,卵子儲存於此密封系統可避免微生物的傳染。至於「麥管」冷凍保存的成果則和原來使用的開放系統一樣好。由於玻璃化冷凍卵子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大幅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先進人工生殖醫療機構採用這種方式,可以預見的是往後此法將廣泛應用於罹癌的生育年齡婦女,來保留其生育能力,完成她們孕育下一代的願望。 名詞中英對照 玻璃化冷凍法 vitrification 胞體漿內精蟲注射法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塑膠麥管 cryotip 參考資料 1. Cobo A, Kuwayama M, Perez S, Ruiz A, Pellicer A, Remohi J. Comparison of concomitant outcome achieved with fresh and cryopreserved donor oocytes vitrified by the Cryotop method. Fertil Steril 2007. 2. Kuwayama M, Vajta G, Ieda S, Kato O. Comparison of open and closed methods for vitrification of human embrtos and the elimination of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5; 11: 608-614. 編輯組
美國疫苗諮詢委員會最近又更新了成人疫苗接種準則,已獲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婦產科醫師學院及美國醫師學院同意。從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適用。新準則內容並於10月18日上網,11月20日刊載於內科醫學年報。 委員會主席兼北卡Wake Forest大學醫學院的Jon S. Abramson醫生,與來自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的同事表示,疫苗諮詢委員會每年重新審視成人接種疫苗,以確保上市疫苗能符合需要。主要內容有二
這次新準則的重要建議如下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疫苗諮詢委員會 ACIP 內科醫學年報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愛滋病毒感染 人類免疫缺乏症病毒感染 HIV 三價式非活性感冒疫苗 TIV 減弱活性式感冒疫苗 LAIV 人類乳突病毒 HPV 德國麻疹(MMR)疫苗 參考資料 Abramson JS. Guidelines updated for adult immunization schedule. Ann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8, 2007(Report by Barclay L & Lie D). 編輯組
多倫多大學瑪格麗特公主醫院的放療癌科副教授Laura A. Dawson醫生,在49屆美國放射線治療與腫瘤學會大會上表示,高能量的局部放射線治療能安全地治療已有轉移的肝癌病患,他們多半已不適合接受其他療法。局部的放療不但能控制腫瘤的生長,而且能保持大多數病患的肝功能。Dawson醫生引用了一些研究作為佐證。2005年韓國的研究顯示,放射線療法合併肝動脈化學栓塞法對病患有不錯的療效。這次的研究,針對73名對其他療法無效,已有轉移的肝癌病患,38名接受放療,另外35名接受肝動脈化學栓塞法。兩相比較後,接受放療的病患有較佳的療效:37%存活超過2年,而單獨接受肝動脈化學栓塞法的病患只有14%。 包括外部光束放療、放射線近距治療、放射線栓塞法、與手術中的放療等放射線技術的應用,可減輕肝功能的傷害。在眾多創新的療法中,放療合併手術以及在肝臟移植手術,放療也能避免肝功能的衰竭。 Dawson博士指出,保持肝功能是目前比較困難的一環,因為絕大多數的肝癌病患都另外患有一些潛在的疾病,像是肝硬化、B型肝炎、C型肝炎。有很多方法能降低治療中的毒性反應,其中最重要的是採用综合療法。例如,B肝患者可以在作放療之前接受抑制病毒的療法。此外,仔細的分類篩選病患與事前對毒性的了解,肝功能的傷害也可獲得降低。還有,經過規劃的放療、放射儀器的運轉管理、影像的導引,加裝的保護,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也可降低。 肝癌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的癌症死因。在西方國家,由於患有C肝的人逐漸增加,肝癌病例因而上升。雖然外科切除手術、肝臟移植手術、和高頻輻射灼燒術都已問世,但仍只有少於20%的病患適合接受這些療法。何況,這些標準療法多少會有致死與肝中毒的風險,所以有必要研發一種能同時治療肝癌與保護肝功能的療法。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放射線治療與腫瘤學會 ASTRO 肝動脈化學栓塞法TACE 外部光束放療 external-beam radiotherapy 放射線近距治療 brachytherapy 放射線栓塞法 radioembolization 手術中的放療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高頻輻射灼燒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參考資料 Dawson LA. High-dose focal radiotherapy to tre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metastases.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 49th Annual Meeting. October 28, 2007(Report by Anne Burke). 編輯組
根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在9月5日所發表的兩篇研究結果表示,於2003年所實施的醫生在院輪值時數管制對於病患的死亡率影響有限且無法判別其優劣。當實驗於2005年實施於富教學性質的退伍軍人醫院時,在4種常見的醫療狀況下,的確對病患的死亡率下降有顯著的改善,但是對於外科手術的病患而言,卻沒有確切的影響。另一項研究結果則顯示,對已投保醫療險的病患而言,實施醫生在院輪值時數管制的頭2年,對於病患的死亡率既沒有惡化也沒有改善。 在健康研究與推廣中心同時是賓州費城退伍軍人醫院的Kevin G. Volpp醫學博士與其同僚表示,由美國的醫療教育協會樹立的實習醫生輪班時數於2003年7月1日實施。這些制度上的改變與住院病患的死亡率關係卻不得而知。這項新政可以降低醫生的疲勞感,順而改善醫療的品質;不過其他研究卻指出減少醫生醫療照顧的持續性會使病患的狀況更糟。 在這項觀察中,研究人員使用間斷式時間序列分析來評估在131所有急診醫療的退伍軍人醫院的病患計318,636位的死亡率。評估期間從2000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這些病患主要有心肌衰竭與急性心肌梗塞、腸胃出血、中風或一般外科、骨科、血管手術的病患。目的是調查入院後30日以內的死亡率。對病患同時存在的疾病,研究人員運用邏輯迴歸法來比較高度教學型醫院與低度教學型醫院兩者間病患死亡率(第一段是2000-2003年及第二段是2003-2005年)。 此項制度實施的1年後,病患包括手術的病患,死亡率的改變都不顯著。不過,兩年後,在高度教學性質醫院的病患死亡率有顯著地減少。 若將住院醫生,包括實習醫師,與病床比是1的醫院與0的醫院相比較,則前者顯然可以降低患有AMI的死亡率(0.48)。若同時以4種及3種醫療狀況下分析,則其機率比例分別是0.74和0.79。若將期間設定從制度實施的前1年至實施後2年,則在前1/4最具教學性質的醫院,第75分位數與第90分位數教學性質的醫院的死亡率呈現明顯的改善,分別是0.70與0.88。美國的醫療教育協會的輪值時數制度在高度教學型退伍軍人醫院實施後2年,的確對病人的死亡率有顯著的改善,特別是在那4種醫療情況下。不過,對於手術病人的影響卻無法證明。 雖然這項研究顯示輪值時數制度對於在退伍軍人醫院的病患而言,死亡率確實有改善,但是這項輪值時數制度能否有效管理工作時數實屬爭議。未來在對工時標準作修正之前,必須先行測量其制度對於退伍軍人與非退伍軍人醫院的各種影響。 由Volpp博士與其同事所作的第二項實驗,評估期間從2000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同樣是使用間斷式時間序列分析來評估在3,321家短期、非聯邦的醫院中接受治療的8,529,595位醫療保險受益人,住院30天內的死亡率。病患的主要病症與在退伍軍人醫院進行的實驗相同。在高度教學型醫院與低度教學型醫院兩者間病患死亡率的不同,同時實驗的期間也分為兩段,第一段是2000-2003年,第二段是2003-2005年。此項制度在高度教學型醫院與低度教學型醫院實施的1至2年後,不論是內科或是手術的病患,其死亡率的改變都不顯著。 美國的醫療教育協會的輪值時數制度在實施後的頭2年,的確沒有對於參加醫療保險病患的死亡率產生影響。在高度教學性質的醫院的病患,其死亡率沒有顯著地改善,反映出醫院的平衡點:減少醫護人員的疲憊感與長時工作所帶來的不良效果。 由此二項的實驗發現,住院醫師輪值時數制度與改善病患的死亡率沒有顯著的關連而且也無法確知這項制度是否為最完善的設計,不過由其他的研究報告則發現16小時的輪值會比24小時及36小時的輪值更能降低錯誤發生率。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不僅是對死亡率的影響,使用不同的設計,檢視值班時數對於工作量與病患的臨床影響。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 JAMA 美國的醫療教育協會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 急性心肌梗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參考資料 Volpp KG, Meltzer DO, Arora VM. Medical resident duty hour restriction may not greatly affect patient mortality. JAMA. 2007; 298: 975-983, 984-992, 1055-1057 (September 5, 2007). 編輯組
用免疫化學法檢測糞便潛血合併最常用的大便隱血試驗對左側大腸直腸癌的診斷有最高的預測率。其中,糞便免疫化學法的準確度比一般常用大便隱血試驗高。 針對大腸癌篩檢包括了糞便潛血、大腸鏡、與乙狀結腸鏡檢查。根據臨床試驗的研究顯示,三種篩檢的準確度都相近。糞便潛血的檢測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不過近來所常用的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在偵測大腸癌的預測度上,準確性不夠。 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James E. Allison表示,這次的糞便潛血實驗,沒有直接地比較新式免疫化學法檢測與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的優劣。然而,從已有的文獻卻顯示,糞便免疫化學法比起一般常用大便隱血試驗有更佳的預測價值。 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雖可以偵測血質中過氧化酶的活動,但由於過氧化酶是存在於新鮮的蔬果中,而血質是存在於紅肉中,所以若在檢測前有食用這些食物,會產生錯誤的陽性反應。相反地,糞便免疫化學檢測,不但能測出極低量的過氧化酶,更可高度地去確認從人體結腸中出來的血液。因此,病人不必在受測之前禁食或禁藥。 Allsion博士與同僚用糞便免疫化學法與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並合併兩種檢查,去篩檢5841位可能有大腸癌風險的人。其中有644位(11%)至少有1種試驗檢測出陽性反應,而後,其中又有139位在篩檢後2年內,診斷出左側的結腸癌。在偵測癌症的敏感性上,單獨使用免疫化學法檢測糞便潛血是81.8%,而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與合併檢查則是64.3%。然而,在偵測結腸腺腫瘤上,一般常用糞便隱血檢測比糞便免疫化學法更佳(41.3% vs 29.5%)。 當在評估大腸癌與結腸腺腫瘤的準確度,合併型檢測方式分別高達98.1%與98.4%;免疫法分別是96.9%與97.3%,而一般糞便隱血檢測只有90.1%與90.6%。足見合併檢測法在預測左側大腸癌的準確率最高。 Allison博士最後補述,假若50歲以上成人的大腸癌篩檢率能從50%上升至90%,估計每年將近有14,000人因而及早發現而得救。 名詞中英對照 糞便潛血 Fecal occult blood, FOB 糞便免疫化學法 Fecal immunochemistry test, FIT 大便隱血試驗 guaiac test, GT 大腸鏡colonoscopy 乙狀結腸鏡 sigmoidoscopy 過氧化酶 peroxidase 敏感性 sensitivity 確實性 specifity 參考資料 Allison JE, Mandel JS. Immunochemistry superior to guaiac test in detecting colorectal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07;99:1462-1470(Report by R. Nelson & D. Lie). 編輯組
顏明賢 醫生 審閱 想像一下,利用放大鏡把太陽的能量凝聚成一個焦點,點燃一小片樹葉。一個由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Fiona M. Fennessy博士領隊的放射學研究小組,循這個概念,研發出有聚焦的超音波手術,能發出高達85℃的熱能,直擊並毀滅子宮肌瘤。 核磁共振導引下的超音波手術,是一個不需開刀,也不需切除子宮的手術。對於想要保留子宮,或是想要懷孕的婦女,提供了另一個治療子宮肌瘤(子宮纖維瘤)的方法。在這個手術中,病人只需輕鬆的躺在治療床上,而醫師或放射治療師則會透過核磁共振掃描儀來做腫瘤定位,並透過高能量的超音波,令子宮肌瘤細胞壞死,而不會傷害到周圍良好的細胞,進而減經病人的症狀。整個過程,視子宮肌瘤的大小而定,1次治療的時間約120-180分鐘。治療後1-2個月後,破壞的組織會被逐漸吸收,並排出體外。 針對160位有臨床症狀的子宮肌瘤的婦女,64人做這種治療,另與96人接受切除肌瘤的保守子宮手術做比較,在治療3、6和12個月後,分別追蹤三次,時間長達一年(2003-2004)。兩組各以治療前後的症狀計分比較,在三個月及六個月的時間,病人的症狀有最大的改善,而且能維持到一年的時間,其中又以超音波治療組的進步,最為良好。 名詞中英對照 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 MRI 治療前的症狀計分 symptom severity score 參考資料 Fennessy F. M., et al. MRI-guided ultrasound surgery helpful for women with fibroid tumors. Radiology. 2007;243:885-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