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組
北美放射治療協會第95屆有新發現,研究指出,乳癌風險高(乳房細胞,BRCA1或BCRA2基因突變)或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特別是這類族群當年輕時就每年接受乳房攝影,以及過頻的一般放射線檢查,得乳癌的風險增加,是未曾接受放射線者的2.5倍。 荷蘭Groningen大學醫學中心Jansen-van der Weide醫師,在分析9,420位,平均年齡為45歲的這類高風險婦女後,發現5次以上的乳房攝影會增加乳癌風險達2.5倍。年輕且高風險的婦女因為乳房組織較密集,而且細胞穩定性不夠,對放射量會有過度敏感,乳房攝影要小心,可考慮用其他的篩檢方法。也許可用非游離輻射技術,核磁共振來替代。但這些方法也有一些缺點,像設備不足、耗時、以及有錯誤結果。因此,婦女與醫師應該要共同想出一套合適的篩檢策略。 婦女一生中約有10%的機率罹患乳癌。有基因,BRCA1與BCRA2,突變的婦女則分別有57%與49%的罹癌機率。這些婦女必須提早開始篩檢,因為她們可能在30~40歲間便罹患乳癌。BCRA是一個放射線修補基因,無此基因的人,放射線修補能力就會降低,導致對低放射劑量的乳房攝影較為敏感。30歲以上的高風險婦女仍可選擇乳房攝影,但年輕的女性就須考慮其他非游離輻射的技術,尚未發育完全的乳房對於游離輻射比較敏感。 建議,30歲前不需做乳房攝影;30歲後可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參考資料 Weide JV. Meek AG.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annual mammography increases breast cancer risk in young high-risk women. RSNA 95th Scientific Assembly and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RO22-04. November 30, 2009. 編輯組
北美放射治療協會第95屆發布新發現:合併乳房攝影與超音波,是早期篩檢乳癌的好方法。 美國放射學造影網學院6666(ACRIN)試驗顯示,連續3年做合併乳房攝影與超音波的篩檢,比起單獨做乳房攝影,更能篩檢乳癌。單獨的乳房攝影的診斷率是53%,加上超音波,則提升至82%。 在7,473次篩檢中,有111位乳癌,診斷率1.5%。其中由合併乳房攝影與超音波篩檢的診斷率最高,有91/111。 超音波因為無痛又無侵入性,絕大多數的婦女都可接受,因此有它的加入,除了提升乳癌的早期篩檢效果外,還因為在超音波的前導下,可以做小針切片,過程只幾分鐘,結果很快就有,一旦沒事,便皆大歡喜。 名詞中英對照 乳房攝影 mammogram 超音波 ultrasound 參考資料 Berg WA. Hopkins J. Destounis SV. Mammogram plus ultrasound screening increases the detection of early breast cancer. RSNA 95th Scientific Assembly and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VB31-12. December 1, 2009. 編輯組
美國醫學協會於10月21日表示,50歲以上有心血管病,特別是中風或心臟衰竭,髖骨骨折風險偏高。 瑞典Uppsala大學Karl Michaelsson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作臨床風險因子與骨質檢測,評估骨折風險。 從1914~1944年間出生,參與研究的31,936對雙胞胎,目前至少都有50歲。研究主要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到髖骨骨折之間的時間間隔。 結果發現,在發生心臟衰竭與中風後,髖骨骨折的發生率分別是1.26%、1.26%,風險比率分別是4.40、5.09,但沒有心血管疾病的髖骨骨折發生率只有0.012%。可見,心臟衰竭與中風是髖骨骨折的風險因子,但週遭動脈硬化症與缺血性心臟病人的髖骨骨折發生率只有0.66%與0.52%,還不足以成為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也發現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雙胞胎(特別是同卵雙胞胎),比沒有心血管疾病的雙胞胎,更容易有髖骨骨折。心臟衰竭後,大部分髖骨骨折風險的增加,也都因此能用遺傳來解釋。 名詞中英對照 髖骨骨折 hip fracture 週遭動脈硬化症 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 缺血性心臟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 參考資料 Sennerby U. Michaelsson K.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reases risk of hip fracture. JAMA. October 21, 2009. 編輯組
婦產科期刊11月號報導,良性不是癌症的婦女疾病,經陰道行全子宮切除,手術,既安全又有效。 切除子宮的路經可從陰道、腹部或是有輔助式的腹腔鏡,至於何種路徑最有效,要視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 在每年大約600,000位作子宮切除術病例中,子宮肌瘤佔40.7%,子宮內膜異位,17.7%,子宮下垂,14.5%;至於手術路徑,66%經由腹部,22%,陰道,12%,腹腔鏡。考量何種路徑最佳的因素包括陰道與子宮的大小形狀、接觸子宮的難易度、手術醫師的經驗、病情的嚴重度、病人的意見及醫院的醫療設備與技術。 研究結果發現,比較這3種手術路徑,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比起腹部子宮切除術,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復原快、發熱狀況少、感染少;腹腔鏡的手術時間較長、下尿道受傷比例高。 在選擇作卵巢與輸卵管移除手術時,也無須考慮子宮切除的路徑,也不會因而限制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的施行。 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對子宮切除術的建議:
名詞中英對照 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 vaginal hysterectomy 腹腔鏡 laparoscopic surgery 子宮肌瘤 fibroids 子宮內膜異位 endometriosis 子宮下垂 uterine prolapse 機器人的輔助性子宮切除 robot assisted hysterectomy 參考資料 Iglesia CB. Vaginal hysterectomy preferred for benign conditions. Obstet Gynecol. 2009;114:1156-1158. 編輯組
最新研究則顯示,生殖週期中的初經年齡、月經週期與荷爾蒙都與卵巢癌習習相關,且都可能使卵巢癌惡化。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卵巢癌仍然是少見的癌症,在2009年,美國新增了21,550位卵巢癌病人,死亡人數估計14,600位。由於早期偵測困難,只有1/5病人的卵巢癌還在卵巢裡,在沒擴散出來之前診斷出來。卵巢癌的症狀或許不是很嚴重,像是腹部脹氣、尿急與骨盆疼痛等卻常被忽略。 月經週期與卵巢癌 疾病管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專家Cheryl L. Robbins博士表示,婦女初經越早,月經週期的次數越多,卵巢癌的死亡風險就會增加。在分析了:410位,20~54歲,卵巢癌的婦女;1980~1982年間,癌症與荷爾蒙研究,在9.2年裡,有212位死亡,其中169位是死於卵巢癌。整體而言,婦女的15年期存活率是48%。卵巢癌死亡預測因子中,就生殖週期上來分析,只有初經年齡與月經週期次數具有明顯相關性。12歲之前就有初經的婦女比起14歲之後才有初經的婦女,卵巢癌死亡風險高出51%。月經次數最多的比起次數少的,卵巢癌死亡風險也高出67%。 荷爾蒙治療與卵巢癌 美國醫學協會7月期刊中,丹麥哥本哈根婦科醫院Lina S. Morch博士指出,荷爾蒙治療會增加得卵巢癌的機會,停用荷爾蒙後,卵巢癌的風險迅速下降。使用荷爾蒙前需慎重考慮。 研究評估了,1995~2005年,使用荷爾蒙的近更年期與更年期丹麥婦女共909,946位,50~79歲。經過8年追蹤,有3,068例卵巢癌。與未曾使用荷爾蒙的婦女相比,最近使用者的各類卵巢癌發生率有1.38倍;曾經使用者較低,卵巢癌發生率是1.15倍。其中。最多的是上皮卵巢癌,發生率有1.44倍。停用0~2年、2~4年、4~6年與超過6年的風險,分別為1.22倍、0.98倍、0.72倍與0.63倍。表示停用荷爾蒙後的時間越長,罹癌風險就會下降。此外,在最近使用者的卵巢癌風險,不因使用期間的長短而有差異,同時與使用的劑量、方式與類型無關。其次,與未用荷爾蒙的婦女比較,單獨使用雌激素的風險是1.31,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風險是1.50。 其實,卵巢癌並不常見,所以儘管使用荷爾蒙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達40%。惟計算起來,婦女真正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仍低。大約每8,300位使用荷爾蒙治療的人,每年增加1名卵巢癌,因此在8年的追蹤期間,因用荷爾蒙,在丹麥增加了140位卵巢癌的人。短期用藥的定義是,使用荷爾蒙0~4年的婦女,但過去的定義卻是1年以下,因此,這次與過去的結果也會有差異。 專家同時也不建議,婦女做卵巢癌篩檢,由於篩檢的技術不是很可靠,合併血清腫瘤指標,CA125,與超音波也都可能會有太多的假陽性結果,導致不必要的手術。 名詞中英對照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 參考資料 1.Morch LS, MSc. Hormone therapy increases risk for ovarian cancer. JAMA. 2009;302:298-305. 2.Robbins CL, MD. Daly MB, MD. Li A, MD. Menstrual periods: clues to ovarian cancer.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July 2009; vol 18: pp 2035-2041. 編輯組
美國預防服務中心獲得乳癌聯盟、乳癌行動組織與國家婦女健康網的支持,更新了2002年的舊版本,而有新的建議(刊載在11月17日的內科期刊):
美國癌症學會的乳癌篩檢建議: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預防服務中心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 美國癌症學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 乳房X光攝影 mammography 乳房自我檢查 breast self-examination 臨床乳房檢查 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 參考資料
編輯組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12月號發表更新的子宮頸抹片建議:滿21歲的女性做第一次抹片篩檢之後,在10年內的篩檢頻率,可減為每2年一次;30歲以上的女性,若連續3次的檢查結果正常,則可改為每3年檢查一次。 早先建議為初次性行為3年後或滿21歲,則開始做第一次子宮頸抹片。原因是21歲以下的少女得侵犯性子宮頸癌的機率很低,因為多數少女的免疫系統能在1~2年內清除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此外,也為了考量成本以及避免不必要治療,這些手術,也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分娩。因為做過子宮頸切除手術,孕婦早產兒的機率升高。因此,才建議將初次篩檢年齡定為21歲。 新墨西哥大學Alan G. Waxman醫師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降低抹片頻率與每年做抹片的預防效果一樣,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且能降低醫療成本和傷害。唯有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免疫不良的問題、孕婦用荷爾蒙(DES)、子宮頸癌前病變(CIN2或CIN3)、子宮頸癌等的婦女,篩檢頻率則不能少。 子宮頸抹片的新建議大綱:
名詞中英對照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y, ACOG 參考資料 Waxman AG. ACOG issues revise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Obstet Gynec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 2009. 編輯組
波特蘭奧勒岡衛生科學大學Kaththerine M. Hoda醫師在2009消化疾病週報刊登一份全美61個醫療機構內視鏡檢查結果的分析。大腸鏡檢查的目的,就是在病人無不適的情況下,看清楚整個腸道。中度有意識麻醉的大腸鏡偵測,可能是因為病人是半清醒,醫師必須隨時注意病人狀態,無法專心而干擾了檢查的過程,甚至無法完成檢查。深度麻醉比中度有意識的麻醉,有較佳的能見度,能看大腸全貌與息肉,因此診斷效果也佳。從病人滿意度與內視鏡醫師的診斷而言,深度麻醉也較佳。目前,美國癌症協會仍主張在中度有意識的麻醉下,做大腸鏡檢查。 Hoda醫師,從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析並比較,中度與深度麻醉的效果。中度有意識麻醉的大腸鏡有101,367例,男性佔54.6%;深度麻醉的大腸鏡有3,501例,男性佔51.1%,平均年齡分別是61.3歲與60.8歲。結果,深度麻醉比中度麻醉更能發現,直徑超過9mm的大型息肉分別是7.2%~6.0%(251/3,501例~6,109/101,367例)。深度麻醉的息肉偵測率因此提高了,這也影響了醫生在判斷大腸鏡報告的思維。 近20年來大腸癌死亡率雖然有下降,但發生率仍高居第3位。因此作大腸鏡檢查很重要。至於兩次大腸鏡間隔時間,最適當的時間間隔是5年。在2,436位首次做大腸鏡且結果正常的病人中,有1,256位在5年後做了第二次,其中僅16位有腺瘤,但無人有癌症。 名詞中英對照 深度麻醉 deep sedation 內視鏡檢查 endoscopy 參考資料
編輯組
癌症期刊於8月24日表示,婚姻狀態會影響癌症的存活率。已婚者的癌症存活率最高,接著是喪偶、離婚、未婚與分居;已婚者的5年期與10年期存活率分別是63.3%與57.5%;相較之下,分居者的5年期與10年期的存活率分別只有45.4%與36.8%。 印地安納醫學大學Gwen Sprehn醫師表示,診斷的時候,同時了解病人所承受的相關壓力,予優先治療,可改善存活率。從3.79百萬人的分析結果,人際關係對健康頗具影響。良好的互動關係有益健康,不良的互動關係則傷害健康。先前的研究也顯示,已婚的癌症病人比未婚的病人有更佳的存活率,是因為前者有家人的關懷與照顧,且經濟狀況較穩定,有能力作積極的治療。然而,親密關係的結束或摩擦會傷害免疫系統,也改變了腦垂體與腎上腺的荷爾蒙分泌。 分居是一種特殊的婚姻狀態,帶給雙方不確定感,而這種壓力會危及免疫系統,造成發炎前細胞激素,黏著分子,與急性期反應物的增加,導致中央神經系統的改變,引發消沉、疲勞、睡眠困擾與認知能力減弱等後遺症。 名詞中英對照 腦垂體 pituitary 腎上腺 adrenal 發炎前細胞激素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黏著分子 adhesion molecules 參考資料 Sprehn G. Martial status can affect cancer survival. Cancer.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4, 2009. 編輯組
美國骨質密度研究協會在9月23日,第31屆年度會議表示,有糖尿病的婦女,儘管在停經之前的骨質密度(BMD)較高,進入更年期後,與沒有糖尿病的停經婦女比較,髖骨骨質流失加快。 參與者有2,245位婦女,年齡介於42~52歲,實驗期間為1996~2004年。在初期,糖尿病的婦女的平均髖骨骨質密度與腰椎骨骨質密度,比沒有糖尿病者高出14%與9%。唯3.3年後,糖尿病婦女髖骨骨質流失的速度卻是無糖尿病者的10倍(P=0.003),但腰椎骨骨質流失的速度卻慢於無糖尿病者(P=0.005)。糖尿病婦女在這期間發生骨折的機率是無糖尿者的2倍(4% vs 2%)。 俄亥俄州懷特州立大學Naila Khalil醫師表示,停經後婦女有高的骨質流失和骨折率,原因未明。唯影響原因眾多,包括胰島素變化、胰島素相關因子、膠質過量、高鈣尿症、腎絲球腎炎與炎症,都會影響骨骼的健康。 加州大學Ann V. Schwartz醫師表示,有糖尿病第二型的更年期婦女,髖骨與腰椎骨骨質損失的速度差異大,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對小梁骨有正面影響,但對外皮骨卻有負面影響。這次發現提醒糖尿病婦女停經後髖骨骨質流失較快,要注意骨折的風險。 名詞中英對照 骨質密度 bone-mineral density, BMD 胰島素 insulin 高鈣尿症 hypercalciuria 腎絲球腎炎 nephropathy 小梁骨 trabecular bone 外皮骨 cortical bone 參考資料 Khalil N. Schwartz AV. Menopausal hip bone loss accelerated in diabetic patients.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SBMR) 31st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1205. Presented September 13,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