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組報導
目前臺灣新冠狀病毒情勢仍然嚴峻,疫苗成為解決此困境的唯一方法,但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這其中包含懷孕婦女,面對疫苗的副作用聞之卻步,但生活總是要持續,打與不打之間總是猶豫擔憂,該怎麼辦? 臺北榮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長王鵬惠醫師於近日舉辦的「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線上研討會中,特別針對懷孕婦女該不該接受疫苗,提出國內外研究數據及自身專業建議,提供給準媽媽們做參考。 孕婦是高危險群需要告知其危險性 王鵬惠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如心臟血管、呼吸、免疫等系統負擔加大,身心狀況都處於高壓狀況,容易引發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等病症。 全世界的孕婦罹患新冠狀病毒感染的盛行率約1-10%,無症狀的感染居多,估計4/3的孕婦無症狀。且感染後出現的症狀較輕微,但轉變成重症及造成死亡的機率卻很高。 依美國去年8個月統計共2萬3434名孕婦及英國77篇大型研究發現,孕婦染疫後出現症狀的類型與未懷孕婦女相差不多,但出現症狀比例卻較低,經統計,孕婦比未懷孕女性超出4倍是以無症狀來表現,不過病情進入重症的風險卻比未懷孕女性高。 新冠狀病毒對孕婦的威脅程度 依據大數據統計,35歲以上,懷孕中伴隨與懷孕相關的疾病,均是高風險族群,容易引發重症。 孕婦比未染疫孕婦的染疫風險高,染疫後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是未染疫孕婦的2至3倍,需接受呼吸器治療的可能性也有3倍,使用葉克膜緊急治療則為2倍。依統計發現,孕婦染疫後於恢復期間,進入加護病房風險是未染疫孕婦的4至19倍,引起重症風險為4倍,早產風險2倍,剖腹產風險1.5倍。 至於,孕婦染疫後的胎兒狀況比起未染疫孕婦胎兒,死產風險高出3倍,即使順利生產後,嬰兒死亡風險也高出3倍,而須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風險也高出5倍。 國內疫情控制得當,目前僅有零星孕婦罹患病例 北榮今年5月收治一名43歲孕婦,為懷孕第一胎,當胎兒35周時感染新冠肺炎,經積極治療後於13天後康復出院,並進行自主隔離,於20天後到院生產,由於女子骨盆腔曾動腫瘤手術,導致骨盆腔畸形不適合自然產,在負壓隔離病房進行剖腹生產,順利產下一名2980克的嬰兒,母嬰均安。 基本防護與接種疫苗是孕婦自我保護的最佳方式 落實基本防護 平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以保護自己及胎兒。 應儘速接種疫苗 孕婦要預防感染,應儘速接種疫苗。王鵬惠醫師指出,從新英格蘭國際醫學期刊發佈的研究數據中顯示,兩種mRNA疫苗對孕婦的安全性獲得某種層度的證實,孕婦接種疫苗會感受到的副作用與一般人無異﹔其中以注射性疼痛與疲倦是最常見的副作用。美國疾病藥物管理局首席醫師(Rochellet Walens)也在白宮簡報中,建議孕婦都應該接種新冠病毒的疫苗。 王鵬惠醫師呼籲,孕婦接種疫苗前應諮詢婦產科醫師。傳染疾病的肆虐是不會等人的,最重要的是,得病後的風險,遠遠大於已知接種疫苗後的不適應或是副作用。 參考資料 1.臺北榮民總醫院「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研討會 July 24,2021. 2.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RNA covide-19 vaccine safety in pregnant persons. N Engl J Med 2021; 384:2273-82. 各媒體相關報導 https://youtu.be/xzntutjtluY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724/66WZ5VGFFNGHZGOQ4FLJ4P4LFQ/ 評論已關閉。
|